明萬歷四十三年(1615年)橋被洪水沖毀,現(xiàn)在到金山寺只靠乘坐小舟橫渡。寺廟依地形和自然景致而建,四周圍以護欄。棄舟登寺,就可見寺基石縫上有一榕樹,虬曲多姿,形狀很像黃山的迎客松。進入前殿,正中是一尊媽祖塑像。前殿后門上方懸有原國民主席林森于1935年5月的題字:“是最勝處”。穿閣而過,就到宋元年間修建的金山塔下。塔為全寺的中心建筑物,高約十米,造型簡樸,幾乎同觀音殿屋頂齊平。版權(quán)所有山東聊城聊之旅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,轉(zhuǎn)載必究!基座正面,中為石階,兩側(cè)砌有石欄桿。塔為七級八面之實心石塔,由185塊白梨石砌成。
線路分類: [宗教旅游]
景點地點: 國內(nèi) 福建省 福州市
本站推薦:
福州金山寺
福州金山寺福州金山寺位于福州市西郊洪塘村附近烏龍江上,建于宋代,是福州唯一的水中寺,金山寺原是江心的小石阜,因為它的形狀象石印浮于水面,早在宋代當(dāng)?shù)厝司驮谶@石埠上建了一座寺廟,因為很像鎮(zhèn)江的金山寺,故取名小金山寺。據(jù)《洪塘志》記載:“金山江心矗起,形象印浮水面,似江南鎮(zhèn)江,故曰小金山。有塔七級,故曰金山塔寺。”
福州金山寺因限于地形,沒有巍峨的殿閣和巨大的佛像,但小巧玲瓏,佳景天然,在福建省寺院中獨具一格。
主要建筑物有媽祖閣、大悲樓、金山塔和左右兩間配室。現(xiàn)存的建筑是1934年由群眾捐資再次重建的。從岸邊到金山寺原有石橋相連。明萬歷四十三年(1615年)橋被洪水沖毀,現(xiàn)在到金山寺只靠乘坐小舟橫渡。寺廟依地形和自然景致而建,四周圍以護欄。棄舟登寺,就可見寺基石縫上有一榕樹,虬曲多姿,形狀很像黃山的迎客松。進入前殿,正中是一尊媽祖塑像。前殿后門上方懸有原國民主席林森于1935年5月的題字:“是最勝處”。穿閣而過,就到宋元年間修建的金山塔下。塔為全寺的中心建筑物,高約十米,造型簡樸,幾乎同觀音殿屋頂齊平。版權(quán)所有山東聊城聊之旅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,轉(zhuǎn)載必究!基座正面,中為石階,兩側(cè)砌有石欄桿。塔為七級八面之實心石塔,由185塊白梨石砌成。塔身琢有檐楣、門窗等各式圖案,綴合嚴密,當(dāng)閩江滿潮時,塔浮江心相當(dāng)壯觀。轉(zhuǎn)到塔后,從右側(cè)步入大悲樓,樓內(nèi)香火旺盛,煙霧繚繞。樓前兩側(cè)各有一小配室。左為怡怡齋,明嘉靖年間(1522~1566年)的抗倭名將、七省經(jīng)略張經(jīng)和狀元翁正春等人曾在此讀書;右為借借室,明嘉靖三十八年(1559年)莆田愛國志士,三一教創(chuàng)始人林兆恩即林龍江先生(1517-1598年),在此著書,他所用的桌椅器具等物全是向附近村民借來的,故稱此室曰“借借室”。室門上有其所題楹聯(lián):“山川寄跡原非我 天地為廬亦借人”吸引了眾多游人。由大悲樓內(nèi)左側(cè)門轉(zhuǎn)到樓外,再沿大樟樹旁的旋梯而下,有一座延伸到江面上的小亭,是善男信女及游人憩息的好地方。金山寺獨立江心,巧借外景,清幽遼闊,是其別具一格之處。元代王翰的一首詩,頗能道出它的天然之處:“勝地標(biāo)孤塔,遙津集百艙。岸回孤嶼火,風(fēng)渡隔村煙;樹色迷芳渚,漁歌起暮天。容愁無處寫,相對未成眠。”
福州金山寺的周圍洪塘八景聞名于世,時至今日依昔可見:“洪塘古渡”、“石倉秋煙”、“妙峰鐘聲”、“半洲漁火”、“云程石塔”、“巴山風(fēng)帆”、“環(huán)峰夜月”、“旗麓斜陽”等,踏蹤覓跡,訪古探幽,別有情趣,是古代福州著名的旅游勝地。